《大智度論》要義
內容剪輯自厚觀法師講述《大智度論》第十四期
編號 |
集數 |
主題 |
線上觀看 |
語音下載 |
912 |
178A |
薩陀波崙菩薩為何名為「常啼」 |
|
|
913 |
178A |
給孤獨長者得善神鼓勵,而得以見佛因緣 |
|
|
914 |
178A |
勸當知恩,視師如佛 |
|
|
915 |
178B |
親近善知識學法,勿見師過起嫌恨心 |
|
|
916 |
178B |
菩薩未得般若,如慈父喪愛子 |
|
|
917 |
180B |
發菩提心有七種因緣 |
|
|
918 |
180B |
為何經說煩惱是佛道根本 |
|
|
919 |
180B |
諸佛從哪裡來,到哪裡去 |
|
|
920 |
181A |
依佛法身義破有見,依佛應身義破無見 |
|
|
921 |
181A |
為何說佛不來不去 |
|
|
922 |
181A |
依五求門觀佛不可得(上) |
|
|
923 |
181A |
依五求門觀佛不可得(下) |
|
|
924 |
181B |
佛有二種身:法身、色身 |
|
|
925 |
181B |
眾生具足內外二因緣方能得度 |
|
|
926 |
182A |
菩薩具三要素,不以為苦 |
|
|
927 |
182B |
諸法因緣和合生,無自性 |
|
|
928 |
183A |
佛為何以《般若經》付囑阿難,以《法華經》付囑菩薩 |
|
|
929 |
183A |
般若道與方便道 |
|
|
930 |
183A |
方便的意義及其類別 |
|
|
931 |
183A |
聽法有二種人 |
|
|
932 |
183B |
有般若在世,則為佛在世 |
|
|
933 |
183B |
《大智度論》被讚譽為佛教百科全書 |
|
|
934 |
183B |
中國古德的判教有什麼價值 |
|
|